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吳夕:《內斜視弱視病例分析》(上)
2017-07-10 16:02:19 來源: 多寶視
在第一屆京津冀斜視與小兒眼科學術會議中,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吳夕教授為我們帶來了《內斜視弱視病例分析》的主題演講,下面是吳教授演講的主要內容。
我們已經上了很多課,聽了很多,但是思考每個環節的問題,我想串一下,從內斜開始講。
兒童內斜視病例分析
有個一歲半左右的小孩,來我們醫院看病,他們家長發現孩子在10個月的時候眼睛有點斜視,特別是左眼,眼睛內斜了。有時候比較明顯,有時候不是很明顯,這叫間歇性。然后就慢慢越來越斜,慢慢穩定了。我們說內斜的孩子開始間歇的時間要比外斜的孩子表現得快,然后很快就轉換,從間歇轉化為穩定,所以它對視力發育的影響是很大的。
那么對于一歲半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我們先看看眼位,再看看眼球運動,有時候看著不轉就是受限制。我們第一步要考慮的是屈光因素跟眼位的關系,所以就用阿托品散瞳。昨天李麗華老師說要充分的散瞳,而且要用阿托品點9次。我們一般是,一歲半的孩子,如果每天點3次的話,孩子可能會反應有點重,所以我們是早晚各點一次,連續點5天,共10次。結果這小孩,2014年12月,阿托品散瞳得到的結果,一只眼睛度數高,一只眼睛度數相對低,中高度的遠視伴有散光。我們直接在眼底鏡下一看,在+5.00D的時候看到眼底視盤很清晰,結構基本是正常的,所以我們斷定她,內斜與屈光不正有密切關系。應該怎樣做?戴足鏡。第一次來看,找到遠視,屈光不正,還有參差的感覺,右眼比較嚴重,但是家長說是左眼斜的比較多。戴上足鏡以后,一般要觀察3個月左右。這小孩2014年12月來看的,2015年3月來復查,戴了3個月的眼鏡,家長說好多了,戴上眼鏡就不斜了,不戴眼鏡就斜。我們就給她做了條柵。條柵視力一查,雙眼很差,左眼一看,選擇性觀看,我們說要戴上眼鏡觀察眼位,我們的診斷考慮是屈光調節性內斜視。
看著小孩,右眼注視,左眼內斜視,戴上眼鏡明顯的改善,家長也很滿意。我們告訴家長,孩子處于遠視狀態,戴足鏡就解決了,但是還要觀察。也可能視力問題不是特別大,我們當時的考慮就是讓她觀察。
2015年的6月,又過了3個月,家長告訴我們,最近一個月發現這孩子戴著眼鏡又有點斜了。我們就考慮,原來是屈光調節性的,會不會又發生了改變?而且也是間歇的,一陣一陣的。那么,看書看近的時候,眼睛往里跑,還是看遠的時候,眼睛往里跑?那么,家長說了,都往里跑,經常的,一陣一陣的,沒有什么規律性,有時候斜有時候不斜。這時候按道理說,我們散瞳應該大半年了。但是對于這個孩子,我們對于她這個眼鏡有點疑問,因為怎么度數差那么多?右眼度數低,左眼度數高,但是條柵視力又是一樣的,我們說再散瞳一次。過了半年,這孩子2歲了,能夠查生物測量了。我們給她測量之后發現,她的眼軸很短,而且兩眼很接近。這時候我們對眼鏡準確性產生了疑問。果不然,我們又用了一次阿托品散瞳,發現屈光很接近。那就要找原因了,為什么第一次驗光相差300度?我們就問家長,是不是點藥的問題,細節方面有疑問。果不然,家長說給小孩點藥可費勁了,點進去都擠出來,還拿手去揉。這次點就好多了,注意了這個環節。然后把原來不足的給她補上,又第二次戴足鏡,觀察眼位,讓她2-3個月之后再來復查。
結果戴上眼鏡之后就好多了,不戴就斜,眼睛看近,斜得更厲害。
在12月來復查,是戴足鏡半年了。這時候要考慮戴足之后,矯正之后,需不需要給她減量。
然后我們查了她眼位,2015年12月,戴鏡檢查眼位還是有一點斜,遮蓋看遠看近。我們說不管看近,對于內斜要求得更多,要看戴鏡看遠的充分放松狀態下眼睛的斜視情況,有時候還用同視機查一下她的重合點。條柵視力還是0.5,然后我們用三棱鏡一查,三棱鏡的度數明顯大,那么還考慮她屬于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嗎?又變了。我們這時候就打了個問號,可能是部分調節性。
所以這個屬于調節因素,我們對于看近看遠,調節功能,都需要考慮。家長也有反應,使勁看近,眼睛就會進去多一些,看遠輕一點。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到,是不是有高AC/A。怎么查啊?知不知道調節與集合的關系?正常值是多少?
這個小孩戴足鏡幾個月之后又復查,還是看近大看遠小,眼軸還沒有超過20mm,長得比較慢。所以我們就把它AC/A算出來,得出的結果明顯高于正常的AC/A,所以我們的診斷更改為高AC/A性內斜視。
之后就和家長討論手術,做后徒還是加強?手術量多少?看近40個棱鏡度,看遠才10 個棱鏡度,我們說內直肌行使的功能以看近為主,那我們就不管看遠的10個棱鏡度,所以我們雙眼內直肌后徒各5.5mm,這小孩在手術中間發現肌肉很緊。手術一檢查,眼位完全正了,就考慮眼鏡不能老戴足,戴了10個月了。
術后2周,眼位非常好。到底要不要換眼鏡呢?
一般術后一個月,眼鏡就開始減量。我們把右眼減了75度,左眼減了50度,小度數、小劑量的根據眼位戴鏡情況,遮蓋以后發生的斜視情況,讓她戴鏡繼續觀察。
去年年底的時候,孩子已經是3歲半,術后7個月了,過來復查。小孩已經會查視力了,發現左眼視力不像原來條柵視力那么好,我們說條柵視力也是一種評估的方法。但是發現兩眼視力差別大,也證實了左眼經常進去的情況。所以戴眼鏡仍然有小5度,顯然驗光呢,視力還不能矯正。又做了眼生物測量,這時候右眼眼軸提上來一點,左眼慢一些,1mm為300度。
所以我們根據眼位,根據視力,重心轉移,不再是斜視,左眼視力偏低,要進行弱視治療。我們主要觀察她的眼位,術前術后的變化,以及跟眼鏡的關系,我們就進行遮蓋。3歲半的遮蓋,怎么遮呢?給予半天到全天的遮蓋,一般遮蓋2-3天,放開1天。我們就需要和家長談了,暫時不換鏡,先做弱視治療,重點提高左眼視力。要不要做弱視訓練?家長說孩子這么小怎么做弱視訓練?再加上這小孩也不大合作,后來就以遮蓋為主,做一點手工什么的,簡單的。
今年4月份,小孩3歲10個月了,術后11個月,孩子再來復查。孩子不配合查的話,右眼0.5,左眼0.3;孩子配合我們復查的話,右眼0.6,左眼0.5,會好很多。近視力的視力會好很多。眼位非常好,摘掉眼鏡有點小內斜。用Titums檢查,不理解。同視機重合點在+2,±3以內都是正常的。 所以這小孩的眼位通過戴鏡矯正以及手術矯正,基本到位。可是兩眼左眼的視力很差。
下一步該怎么辦呢?鞏固治療,眼鏡暫時不換,眼鏡在術后調整是依據眼位和視力,然后還是遮蓋。這時候我們就要跟家長做工作了,你做簡單的訓練視力提高很慢,所以我們就采用雙眼分視訓練。雙眼的模式、興奮點不一樣,好眼先壓抑一下,先出現的興奮點是左眼,弱視的那只眼。這個是有講究,在多少時間出現興奮,好眼與壞眼的差別等。在遮蓋以及雙眼分視訓練的基礎上,我們觀察她的眼位、視力平衡性、還有立體功能。我再提個問題,你們說外斜影響立體視功能嚴重?還是內斜影響立體視功能嚴重?為什么?我剛剛其實也有提及,從間歇到恒定很快,老是恒定在斜視上,她功能是不是會退化很快?而間歇性外斜老是你叫我斜我就斜了,你叫我正我就正了,有時候你看她的時候是正的,過一會再看的時候,她又斜了。有雙重對應關系的存在,功能丟失與損傷情況遠遠要比恒定的內斜視小。
所以從這個病例來看,我們要累積自己的完整思維,我們住院醫考試就是要考臨床思維,不是考你一個病案是怎么治好的,你怎么分析這個小孩整個的臨床思維,學習這種方法,把主干提起來,很多問題就會變得清晰迎刃而解。第一,發病年齡很重要,對于內斜視;第二屈光的變化和眼位還是有特點的;我們的診斷依據會根據他的情況有變化的;然后就是手術的依據,還有術后眼位及屈光度的調整等。
我們就要考慮,同樣有遠視度數有散光有弱視的,為什么有些人斜視,有些人卻沒有斜視?從內斜的發病機理來說,遠視與未矯正的屈光不正是最重要的,還有外展儲備的個體差異,有些外展儲備耗盡了,他的眼睛就斜了。有的家長會告訴你,受了一次驚嚇就斜了,其實小孩原來就有未矯正的遠視,他不知道,然后他老代償,突然有外界的外力作用誘發他,內斜就造成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吳夕:《內斜視弱視病例分析》(下)——兒童弱視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