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嚴重低視力兒童應該盡早進行視覺訓練
2017-03-20 11:44:50 來源: 多寶視
據統計,在我國每年會出現新盲人45萬,低視力135萬,即約每分鐘會出現1個盲人,3個低視力患者。視力損害已是我國乃至全球的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眼疾致盲現象正逐漸向低齡兒童蔓延,應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據權威數據顯示,國內學齡前兒童的視力低常率平均高達15.34%,特別是5歲年齡組達到17.84%,兒童弱視的檢出率為3.98%。屈光不正和弱視已成為兒童時期影響正常視覺發育的主要因素。
“搶救視力”,0-6歲是關鍵
低視力的兒童并非全盲,在0~6歲的視覺發育關鍵期,給低視力兒童早期康復訓練,并在家長的幫助下認真進行視覺康復訓練,大部分的低視力兒童可以“看得見、看得清”,一些康復較好的孩子今后可以去普通學校上學,不用去盲校?!霸绨l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低視力兒童特別是低視力新生兒至關重要,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期,將對患兒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但由于對低視力缺乏正確的認識,以及低視力診治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的匱乏,很多低視力兒童通常被認為“沒辦法治療”,家長也就放棄了康復的希望,以至于不少低視力患者漸漸“盲人”,極大地限制了低視力兒童未來的受教育機會和生存發展。
因此,小兒應分別在出生時,6個月,1、2、3及4歲半進行包括眼部在內的全身檢查。兒童到4歲半以后眼球的解剖及功能的發育已經與成人基本相同,4歲半以前是兒童低視力防治的關鍵期。然而這種階段定期檢查目前在我國還未形成制度,主要是依靠成人細心觀察。如果家庭人員沒有眼病史,又沒有一目了然的外部異常征象,有時就很難發現兒童視力損害。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患兒不會告訴家長自身的視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的保育員、醫生、家長———幼兒健康情況的觀察者,自始至終保持著耐心細致的高度責任心,從觀察小兒的運動、行為著手,如發現小兒行為呆滯、反應遲鈍,就要引起重視,到眼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
視覺訓練助低視力兒童恢復健康
小兒視覺的發育要靠“看”,看的越多,接受的信息越多,在大腦皮層中形成視覺記憶。正常小兒的視覺發育主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而嚴重視覺損害小兒的這種訓練,就不能靠自己,而要靠別人教他們如何利用他們的殘余視力,以及認識及理解他們所能看到的一切。一般認為,低視力兒童應盡量使用殘余視力,從感官接受訓練來看,兒童用眼越多,其視覺功能發育越好,而且與全身其他感官亦有關。當眼球接觸信息,傳入大腦時,其他感官也將接受到的信息傳入大腦,最后經過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認識。所以同時也要進行聽覺和觸覺方面的綜合訓練。
視覺技能中的固定、注視、追蹤,以及調節輻輳等能力,對正常小兒來講,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但在嚴重視力損害的小兒,這些視覺機能的形成就會受阻,并且視力損害的年齡越小,影響的程度越大。因此,對這種小兒視覺機能的訓練就顯得十分重要。設法使其接受更多的視覺刺激,提高并完善上述視覺技能。即使外界的視覺信息是模糊、變形或不完整的,大腦也可以把這些信息與聽覺及其他感覺信息進行綜合,對視覺產生補充與加強的作用,進而促進識別能力的發育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