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教授:斜視性弱視患者術后進行視功能訓練,可有效重建雙眼視功能,降低斜視復發率
2023-12-27 10:27:24 來源: 原創
2023年12月12-14日,在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眼健康分會和眼科診療設備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指導下,首期中國近視防控專業人才培訓班在北京圓滿舉辦,以響應和承接國家職業技能教育的號召,讓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市場,也為守護全民眼健康積蓄新生力量。
培訓會期間,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李莉教授為大家帶來了《斜視性弱視的解決方案》的主題內容分享,她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典型臨床案例,講述斜視性弱視從診斷到后期鞏固治療全周期管理的臨床方法論,并著重介紹了前沿先進的數字療法視功能訓練,分享內容豐富多彩,與會學員們受益匪淺,一起來回顧精彩內容!
弱視類型多樣,在兒童青少年中發病率高
弱視患者有個明顯特征,他們的雙眼或單眼最佳矯正視力往往達不到同齡健康兒童的正常最低視力下限,比如年齡3-5歲兒童視力正常值下限為0.5,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7;或雙眼視力相差2行及以上,視力較低的眼睛為弱視。
另外根據發病原因分類,弱視可分為常見的屈光性弱視(屈光參差、高度屈光不正)、形覺剝奪性弱視、斜視性弱視、遮蓋性弱視等四種。請注意,在臨床工作中,單眼弱視往往比較容易被誤診,因為患者有一只健眼,在檢查視力時如果沒有嚴格遮蓋健眼,弱視眼可能被醫生按單純屈光不正進行治療。其次單眼弱視會影響到雙眼視功能,因為雙眼傳入信息的不對稱,大腦很難將左右眼傳入的物像進行融合,這就是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參差容易引起弱視的原因。還有關于弱視的患病率,有研究表明,2.5-6歲在弱視患者群體中占0.7%-2.6%,而弱視患者群體中,有1.0%-5.5%屬于在校學生,可以看出這個比例是比較高的。
弱視本質上是一種視覺皮層中樞的發育異常,功能學上表現為各種視覺感知功能的障礙
整個視覺認知的過程,包括信息從屈光系統→玻璃體→視網膜→視覺傳入神經,最后再傳到大腦皮質層進行融合,然后再傳出。在這整個視覺通路中,任何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都可能會影響視覺清晰度以及雙眼視功能。另外我們大腦皮層上有不同的分區,各個區域所承擔的視覺任務不同。對于弱視患者,檢查到的不僅有視力不好,他的對比敏感度、雙眼視功能也會存在問題。
而對于斜視患者,其在傳入信息的時候就已出現問題,因為眼位的偏斜,左右眼物像落在視網膜不同區域,導致容易產生復視或混淆視,長期如此,斜視的眼睛會被抑制,如果再加上弱視,我們后續的治療還要從大腦皮層上去改善,利用大腦可塑性的神經機制,改善患者視覺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這也就是后面我們要講到的視覺訓練。所以說針對斜視性弱視,首先應做弱視的治療,然后再進行斜視手術的治療,先解除弱視眼的抑制并重建雙眼視功能,才能減少術后斜視的復發率。
斜視性弱視的治療可采用遮蓋聯合雙眼分視數字療法
持續的、非交替性斜視 (內斜視最典型)最有可能引起弱視。斜視性弱視被認為是來自于雙眼的輸送非融合信號的神經元之間競爭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情況會導致注視眼的皮層視覺中樞占優勢地位,而對非注視眼的輸入信號的反應呈慢性下降。因此斜視性弱視往往有一定的診療思路,可分為:初診檢查-屈光矯正-聯合治療-斜視手術-融合功能建立-鞏固治療-治愈后隨訪等多個步驟。
弱視的治療第一步是矯正屈光不正,其次是遮蓋聯合數字療法視功能訓練,但對于遮蓋,孩子往往依從性不高,需要家長配合監督,盡可能保證孩子做到有效遮蓋。另外還有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結合數字療法視功能訓練進行治療,該療法能夠根據患者病歷生成個性化訓練方案,VR版視功能訓練還可利用雙眼分視技術,在訓練中孩子無需額外戴眼罩遮蓋,通過完成豐富多樣且趣味性、沉浸性強的訓練項目,患者治療依從性更高,在趣味治療中就可以實現視力、視功能提升的目標。
在斜視性弱視患者視力恢復正常后,視功能并不能得到完全恢復,術后進行視覺功能訓練,可以有效提高眼位控制能力,有效防止斜視復發。弱視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陪伴孩子一起訓練,在后期的鞏固治療中,仍需要嚴格遵照醫囑定期復查,因為弱視治愈后仍存在復發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建議每3-6個月到院復查,發現視力下降就可以及時針對性地干預。此外,在完成治療療程后,有2次以上隨訪證實視力穩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才可以終止治療。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